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南京科技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南京科技工作者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深受鼓舞,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纷纷表示要牢记谆谆嘱托,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弘扬科学家精神,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
“获国家奖是一份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接到记者电话时,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周建斌如是说。他主持完成的“农林生物质废弃物气化供热联产电、碳、肥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周建斌告诉记者,自己一直从事着生物质新能源与炭材料的教学、研究及产业化,如今工作已30余年。这些年,他工作着、思考着、探索着。2002年,周建斌带领团队在国内外率先提出了“生物质气化联产热、电、炭、肥”的创新发展理念与思路。历经20多年的科技攻关,开展了农林生物质热解气化多联产的基础研究,构建了完全自主创新、国际领先水平的农林废弃物气化“热、电、炭、肥”多联产关键技术体系,创制了连续化自动化规模化气化多联产系列成套装备,开发了热、电、炭、肥系列产品,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产品单一、废水废渣污染、装备运行稳定性差、经济效益不佳等突出共性问题,取得了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的系列原创性成果。
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是科学界永葆创新的动员令,更是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努力、砥砺创新的嘉奖令。
“我们会继续攻坚克难,做接地气的科研。”周建斌告诉记者,他们会将“绿色之路”进行到底,团队现已申请生物质气化制备绿氢和绿色甲醇的国家专利,为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提供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十多年前,我国微波毫米波测量仪器体系严重碎片化,无法形成整体测量能力,而且高端仪器基本依赖进口,是我国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严重“短板”。为此,十几年来,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洪伟教授团队围绕相关标准制定、设备研发与生产、网络建设与运维全链条的重大测试需求,潜心钻研,现已在信道测量、信道模拟、电路与系统参数测量和空口信号测试与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突破,基本形成了全链条测试解决方案,研制了成体系的仪器设备,实现了大规模产业化应用,提升了我国微波毫米波测试仪器整体创新能力与装备水平。此次表彰,洪伟教授团队牵头的“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与测量仪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获奖代表,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现场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部署,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继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潜心科研,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团队成员、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蒋政波表示。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熊仁根院士团队牵头的“分子压电体的铁电化学设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据悉,团队原创性地提出了“铁电化学”理论体系,对分子压电材料的设计、合成、调控和机理进行了科学阐明,带动相关领域走出了大海捞针式的盲目探索,进入了化学设计、可控合成和精准调控的新阶段,实现了铁电物理到铁电化学的“0到1”创新。
团队成员、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游雨蒙说,自己有两个重要感受,“第一个感受是振奋,习近平总书记如数家珍地列举了近年来我国的重大科技进展,让我们对祖国科技发展充满了信心。第二个感受就是紧迫,距离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仅剩11年的时间,作为中国科学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我们更是要努力奋斗,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们的期望。”
挺膺担当的不止科研“高校院所队”。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最活跃的创新力量。
南京新型研发机构、江苏艾洛特医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永军观看新闻联播后,心情十分振奋。他感慨,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出现了一片新的气象,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一年一度的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对一批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隆重奖励,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知识、创新、人才的尊重。这也让以国际领先创新细胞药物开发的艾洛特医药研究院更加坚定创新发展的信心。”
刘永军表示,今后研究院将以人才团队打造为着力点,集中优势资源突破瓶颈,实现中国领先。据了解,艾洛特团队自主研制的“肿瘤微环境靶点E全新结构TCR融合CAR细胞治疗技术”,正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进行临床试验。自去年4月至今,已有3位患者成功参与临床试验,目前恢复情况良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这些奋战在创新前沿的民营科技企业倍受鼓舞,更有干劲。”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国耀介绍,31年坚持自主研发,让科远智慧由“小巨人”成长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就在最近,科远的自主可控DCS成功中标了世界首个630℃二次再热火电工程,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面对国家重大发展机遇与伟大复兴使命任务,科远智慧将勇担当、敢作为,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竞争力,积极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快能源电力、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重点行业自主可控应用。以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优势技术,全面推动“智改数转网联”,助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积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培育产业领军人才,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 李花 何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