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郑树森等5名中国学者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士
近日,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官网公布了2021 年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院士名单,共 174 名学者入选,包括 5 名中国学者,其中3名是中国医学领域学者,他们分别是来自浙江大学的李兰娟院士、浙江大学的郑树森院士以及暨南大学的苏国辉院士。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是1991年成立的以作工程学与生命科学及医学的桥梁为使命的杰出人才组成的学院,只有在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领域的取得了杰出成就的人才能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AIMBE Fellow)。
作为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著名的非营利学术组织,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汇聚了世界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的精英,其中包括 3 名诺贝尔奖得主、18 位美国总统奖得主、195 位美国工程院院士、94 位美国医学院院士及 43 位美国科学院院士。
入选2021年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名单的3 名中国医学领域学者简介如下:
李兰娟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长期从事传染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
李兰娟院士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20余项。主编出版了我国首部《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学》和教育部规划教材《传染病学》等专著。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在Nature、Lancet、NEJM、CELL等SCI收录杂志发表300余篇。
李兰娟院士自1986年开始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研究,是我国人工肝事业的开拓者,创建独特有效的李氏人工肝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1994年始建立《感染微生态学》,从微生态角度来审视感染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率先全面揭示肝病肠道微生态宏基因组变化规律,创立微生态干预防治重症肝病新策略,为感染防治提供崭新思路;近年来承担SARS、手足口病、地震灾后防疫、甲型H1N1等传染病诊治研究任务,尤其在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救治研究和抗击新冠疫情中取得众多成果。
郑树森
郑树森院士在移植技术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在国内率先采用非静脉-静脉转流技术,截止目前已安全施行非转流肝脏移植270余例。在国内率先采用不放置T管、前壁间断后壁连续胆总管-胆总管端端吻合的胆道重建技术,有效降低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病率;在国内较早将拉米夫定应用于防治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感染和乙肝复发;在国内率先将人工肝支持系统应用于重症肝病患者肝脏移植围手术期治疗等。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浙江省医药卫生创新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并于2004年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
苏国辉
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院长,教育部“中枢神经再生与修复”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脑与认知国家实验室,及眼科学系解剖学讲座教授。《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NRR)杂志主编。
苏国辉1977年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致力研究视神经系统轴突再生。1999年获选为中科院院士。2015年获选为美国发明家学会院士。2017年获选为DABI(Dana Alliance for Brain Initiatives)会员,2019年获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近年来苏国辉院士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利用多种药物和非药物手段, 包括纳米材料、营养因子、中草药提取物及其他小分子化合物、免疫治疗、运动康复和光疗等,促进神经保护、修复和再生,进而改善神经损伤和精神疾病。截止2019年底共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70余篇,其中多数发表在本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杂志上,如Nat Medicine、Neuron、Sci Adv、Nat Commun、Nat Protocol、PNAS等,文章被引用达20833次,并获授权16项,包括2项美国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