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中美专家联合攻开辟骨质疏松治疗新路径

日前,通过中美专家多年的联合攻关,在全球首次发现了骨生成的新机制,提出了血管生成-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三元调控理论,为治疗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开辟一条全新的路径。该研究论文于今年十月被国际医学权威杂志《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发表。研究团队成员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曹旭教授、我院廖二元教授和罗湘杭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谢辉博士为第一作者。

人体骨骼中,成骨细胞的功能是促进骨形成,破骨细胞的功能是促进骨吸收和更新。成骨细胞功能减弱或者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都会造成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30%。而目前骨质疏松的防治措施还较落后,治疗药物缺乏,患者用药选择不多,且疗效不甚满意。

“我们在研究血管病变与骨质疏松关系的时候,发现以前的理论不能够解释我们现在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就发现血管生成是骨骼代谢的一个基础,如果血管有病变,那么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功能也就不正常。”廖二元教授介绍。

此前的理论认为,骨代谢主要通过直接调控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进行的,即所谓的“二元调控理论”。美国霍普金斯医学 院和我院的研究团队经过四年的联合攻关,发现破骨前体细胞分泌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BB)在偶联血管生成和骨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发现终形成了血管生成、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三元调控理论”,从而揭示了骨生成的新机制。

这一重大创新性为新药开发找到了新的靶点,为治疗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硬化、骨质增生和骨肿瘤等骨骼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

“目前的状况大部分都是仅靠抑制破骨细胞造成的骨流失,没有考虑血管,这是第一次知道了血管的形成起一个重要作用。” 曹旭教授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所长周宏灏对这一创新发现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个因子功能的发现,可能提高推动这个领域的理论研究,能够在骨质疏松治疗方面开辟新的药物治疗方案,由现在的抑制破骨细胞发展和促进成骨细胞生成的两类,增加一类。”

日前,该杂志还发表了世界权威学者Ralf Adams教授的述评文章,充分肯定了该研究的意义:该研究成果实现了一次骨代谢调控理论的重大突破,为骨质疏松研究开启了新方向。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将来有望开发出新型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防治药物。

该项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编号:81125006)与美国NIH基金(DK 057501,AR 063943)的资助。11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等频道和栏目对此进行了报道。


网站地图
2021 江苏艾洛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