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饮料要少喝!两种常用食用色素竟可诱导和加速结肠炎发展
肠道损伤,如物理刺激、器官供血不足、微生物感染、毒素暴露等都会引起肠炎。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结果显示,14亿中国人中有1.2亿肠胃病患者。其中,慢性肠炎以38%的比例高居榜首。肠道炎症不容易好,反复发作,终导致癌变。
长期食用高脂肪、低纤维素加工肉制品者都是高发人群。此外,长期食用加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也与肠炎的增加有关。
近日,来自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美精密免疫学研究所的何正祥教授其研究团队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Food colorants metabolized by commensal bacteria promote colitis in mice with dysregulated expression of interleukin-23”的研究论文,主要从人体遗传学角度研究了白介素(IL)-23信号传导途径在炎症性肠病(IBD)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图片来自Cell Metabolism,DOI: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1.04.015
研究结果表明,在IL-23表达失调的情况下,诱惑红(ALLURA RED)和日落黄(SY)等特定的食用色素会诱导和加速结肠炎的发展,是影响IBD的新型环境危险因素。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涉及到不同肠道的慢性炎症疾病,患者会出现长期的腹泻、腹痛,甚至血便。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上升,肠炎已成为了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对该疾病病因的长期研究表明,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似乎都影响着其发展。目前,白介素23(IL-23)已在动物模型中被证实可能是有助于IBD发展的免疫因子之一,但其所导致疾病的环境因素仍不清楚。
之前的一些研究发现,免疫性因子在IBD的发展中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白细胞介素-23(IL-23)是研究得好透彻的,不仅人类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IL-23通路与IBD的关系,且近年的临床研究也显示,针对IL-23的治疗对不同形式的IBD,例如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都能发挥不错的效果。
但至今还没有研究确定,IL-23表达的上调能够诱导小鼠的结肠炎。也就是说,IL-23多只是促进结肠炎发展的因素之一,而非疾病的根本驱动力。
该篇文章的研究团队之前也做过相似的研究,并于2018年发表了相关论文。当时学者们通过基因工程方法,使用他莫昔芬(TAM)诱导小鼠髓细胞过表达IL-23,但要配合特殊的饮食方案才能诱导小鼠产生结肠炎。
这篇论文开始就是想要找到小鼠饮食方案中,诱导结肠炎发病的真正成分。但是当研究者们对喂养R23FR小鼠的饮食中的不同成分筛选后,发现了一种成分食用色素-Red 40,或许这是诱导结肠炎发生的原因。
Red 40这个名称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应该很陌生,它还有个名字叫做Allura Red(诱惑红),是世界上使用多的食用色素之一。
为了测试诱惑红是否会促进诱发结肠炎,研究人员分别对IL-23过表达R23FR小鼠喂食了含诱惑红的TAM饮食和不含任何着色剂的TAM饮食,与之前的结果一致,喂养含诱惑红的TAM饮食的老鼠经历了与人溃疡性肠炎相似的结肠炎发病周期,即发病期、恢复期和复发期。这也表明,诱惑红能够诱导结肠炎的发展。
诱惑红(red 40)诱导过表达IL-23小鼠的结肠炎
①偶氮染料诱惑红和日落黄是常见食用色素,二者能在IL-23表达升高的小鼠(而非IL-23水平正常的小鼠)中引发IBD样的结肠炎;
实验数据表明,诱惑红+IL-23,在第56天可以观察到显著的结肠炎病理
④ 诱惑红和日落黄促肠炎还依赖于肠道菌群,卵形拟杆菌和粪肠球菌等共生菌可将两种色素代谢为1-氨基-2-萘酚-6-磺酸钠盐,该代谢物可引起小鼠结肠炎复发并促进小鼠结肠炎的发展。
产生IFN-γ的CD4 + T细胞介导了诱惑红促肠炎的作用,促进了盲肠炎症的发展
IL-23在IBD病生理中有重要作用,其表达在IBD患者中升高,并在动物模型中被证实参与促进结肠炎发展。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IL-23升高可直接引发结肠炎,这提示对于IL-23失调相关的IBD而言,还存在着其他的关键诱因。而该篇文章所呈现的成果和论点表明了常见食用色素诱惑红和日落黄或许是IL-23失调个体中诱导结肠炎发生的新风险因素。
作为两种世界上使用多的食用色素,该篇文章对于诱惑红和日落黄在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应用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现今色素在各类食品饮料以及药品中几乎随处可见,尽管当下有研究测试证明色素对于人体细胞并没有直接毒性、致癌或诱变作用,但人体无法像小鼠一般通过实验对落日红诱导肠炎建立耐受从而验证其作用和预防机制,对于各类食品添加剂以及色素的应用还是应该加大研究力度以及更加慎重地制定添加指标。
所以,有色饮料还是尽可能少喝!